查看原文
其他

纯干货!您关心的教育这些事,省教育厅来回应

广东教育 2019-05-14

5月7日,省教育厅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介绍了我省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计划,还与主持人、特邀评议团、媒体观察团就监管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民办中小学招生工作、建设与管理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等教育话题进行了交流。这里还有11个您关心的教育话题,权威解答来了,一起看看吧~


01

 “高考移民”,怎么严格治理维护高考公平?

5月5日,省教育厅印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治理“高考移民”工作的通知》,对“高考移民”治理工作作出布置。


“高考移民”通过不正当手段挤占了考生正常的高校入学机会,严重影响了我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普通高校的招生录取工作,损害了广大考生的利益,引起了群众的不满。我厅要求各地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平的大局出发,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高考移民”投机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教育教学和高校招生考试秩序。


一是加强学籍管理。包括严禁为学生非正常迁移学籍、空挂学籍、伪造学籍、出具虚假就读证明;严禁进行虚假跨省合作办学或虚假一年制中职招生等。同时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重点发现和纠正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现象,对违规招收的“在册不在校”“在校不在籍”的学生,要及时清退。


二是协调做好户籍管理工作。要求教育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严格规范户口迁移办理程序,加强跨省户口迁移监管。


三是加强考试管理。对在校学生参加高考的报名资格、各学年的学籍和实际就读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对户口跨省迁移的考生,要重点核查证明材料、家长从业经历、相关证明文件和印章的真伪。


我厅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要求各地要成立“高考移民”专项行动工作组,开展治理“高考移民”专项行动。对学校出现的为学生非正常迁移学籍、空挂学籍、伪造学籍、出具虚假就读证明、进行虚假跨省合作办学或虚假一年制中职招生等行为,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严肃查处。


5月6日,我厅公布了“高考移民”举报邮箱,受理社会和群众的举报投诉,具体请关注广东省教育厅官微公号“广东教育”。


请全省广大学生家长放心,广东将严格治理‘高考移民’,切实维护高考公平。

 

02

中小学生课外负担真的减轻了吗?

背景: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以及儿童早期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人民群众最关心的4个教育问题。广东省教育厅如何为中小学生减轻课外负担?成效几何?

2018年,根据教育部等部门的部署,我厅迅速联合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公安厅等五部门印发了《广东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方案》,部署全省开展专项治理,对校外培训机构存在安全隐患、证照不齐、虚假宣传、“超纲教学”“超前教学”“强化应试”、培训结果与招生入学挂钩等违规行为进行整治,同时对中小学组织“秘考”选拔学生、“非零起点教学”,教师违规补课或组织、推荐、诱导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进行治理。全省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总数24833所,其中,有17418所存在安全隐患、无证无照、培训与招生挂钩、超纲超前教学等问题需要整治。截至去年年底,全省143个县(市、区)已基本完成专项治理整改任务,17418所培训机构完成整改,取得了阶段性效果。


为满足新时代广大家长对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的迫切需求,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去年3月,我厅印发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我省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全省中小学校要发挥课后服务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同时加强与第三方社会机构的合作,在一般托管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目前,全省中小学校已普遍开展校内课后服务,解决了小学生“三点半”放学给家长接孩子造成的难题,减少了中小学生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依赖,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03

广东如何增加“改变命运的屏幕”?

背景:去年,《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一文广泛传播,讲述了云南禄劝县第一中学通过网络直播共享成都七中教育资源,让更多学生考上名校“改变命运”。引发了关于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公平的热烈讨论。省教育厅如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缩小区域、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近年来,广东教育信息化以“粤教翔云”为总抓手,通过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解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优质均衡问题,缩小区域和城乡差距。


一是深入推进“三通工程”建设,提升基础网络支撑能力。2012年以来,广东省教育厅大力推进以“三通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信息化1.0行动,努力提升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网络宽带接入率达100%,全省中小学基本实现“校校通”,农村基层教学点的宽带接入率超过99%,基本实现教育宽带网络全覆盖。省教育厅与三大通信运营商开展战略合作,去年底至今年初,与广东电信、广东移动和广东联通签订了教育信息化合作协议,推进全省基础教育网络宽带降费提速扩容,提升基础网络支撑能力,使用电信带宽的学校免费提速至100M,使用移动、联通的带宽免费提速至200M,学校现使用的互联网带宽超过100M(电信)和200M(移动、联通)免费提升一档。不断普及和深化优质资源“班班通”,全省普通课室配备我多媒体教学比例超过94%,3821个教学点实现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网络空间人人通”师生开通覆盖率超过60%。


二是推进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建设有省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与国家、各地市、各县(市、区)、各学校资源平台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平台通过与国家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接,承接国家平台资源逾400万条,自建资源总量1000多万条,资源使用量超过1.2亿次,应用使用量超过192万次,平台还与粤东西北的14个地市中的13个实现资源平台对接或映射,初步实现省级优质数字资源共享的目标。省教育厅拟每年投入1.75亿元,购买与国家课程配套服务全版本全学科全学段数字教材及应用服务,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省覆盖,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8年以来,省财政投入2亿元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信息化中心学校(智慧校园中心校),每县域内建设不少于2所,撬动全省建设信息化中心学校500多所。至2020年每县域内至少建设3-5所全省建设不少于600所,带动区域内其他学校发展。与三大通信运营商开展战略合作,学校通过购买服务模式,建设智慧校园的基础环境。


三是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省教育厅出台《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互联网+教学范式》《互联网+课程指导纲要》等系列标准和指南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融合创新示范培育推广项目,2018年以来,省财政投入4000万元用于建设242个融合创新示范培育推广项目,打造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关键性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基础教育整体创新能力,至2020年全省至少建设300个。组织开展“爱种子”教学改革试点。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互动探究、主题拓展的新型教学模式,组织名校名师开发小学阶段10个学科各版本的体系化课程教学资源。在广州从化区、清远清城区开展教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挖掘、提炼广州市从化区、清远市清城区改革试点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其他区域,以点带面整体性推进区域乃至全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

 

04

有偿“开小灶”为啥管不住?

背景:近期,群众反映个别中小学校和在职教师利用假期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该行为违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加重了学生学业和家庭经济负担,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教育部门如何严查?

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问题,对这种行为的态度是明确的、一贯的、坚决的,就是坚决禁止。


一是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2015年省教育厅印发了《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实施方案》(粤教师〔2015〕11号),明确规定: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同时制定了相关处理办法,对违反上述规定的教师,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二是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在省教育厅网站、广东教育微信平台等媒体上主动公开省及各地市监督投诉电话,接受社会各界共同监督,共同防治教师有偿补课问题,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查实一例、处理一例,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三是建立督查机制。省教育厅每年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工作,并结合开学检查、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规范办学行为等专项督导检查活动,重点检查投诉举报比较集中的地区和学校。


整体上看,全省近百万的中小学教师中,参与有偿补课的教师只是极少数。近期,教育部颁布的《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十项行为准则》,明确要求中小学教师规范从教行为,不得组织、参与有偿补课。我们将严格落实《准则》要求,对教师有偿补课行为的治理常抓不懈,进一步完善长效治理机制,进一步净化我省教育生态。

 

05

民办中小学变相“掐尖”怎么罚怎么管?

背景:省教育厅明确要求民办中小学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不得以面试、面谈、人机对话、简历材料等任何形式为依据选择生源。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要下大力气规范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行为,这是重中之重。”有家长担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能催生其他更加隐秘、不公平、不公开的“掐尖”手段,对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可能不降反增。广东省教育厅怎么确保管得住?有哪些处罚手段?

近年来,一些重点大城市的义务教育学校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或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生源,或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的行为屡禁不止,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招生工作秩序,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社会反响强烈。今年,我省将下大力气进一步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管理,要求各地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明确区域内招生计划和区域外招生计划以及录取方式,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不得以面试、面谈、人机对话、简历材料等任何形式为依据选择生源。民办中小学校应当主要在审批机关管辖的区域范围内,按照核定的招生计划招生,无寄宿条件的民办学校不得跨区域招生,有寄宿条件的民办学校原则上面向审批地招生,面向审批地的招生计划不得少于本校招生计划的50%,跨区域招生的招生计划及录取方式由各地级以上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我们坚决支持各地市、县(市、区)教育局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进行招生。


近年来,我省通过书面督办、专项治理、飞行检查等多项措施,严厉整治中小学“掐尖”招生乱象。2018年,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发出督办函,对广州市六中珠江校区等违规招生乱象重点督办。广州市教育局向六中珠江中学发出《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该校严格按照市教育局统一规定的时间进行招生,招生录取要以学生面谈表现和《学生成长记录册》为主要依据,要求学校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学习,规范学校管理。此外对六中珠江中学违规招生行为予以通报批评,按2018年核实招生计划数,减少六中珠江中学2019年30%招生计划。此外,省教育督导室针对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涉嫌组织小升初“密考”、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广场一公司涉嫌组织小升初“密考”等问题,督促所在市、县(市、区)教育部门迅速核查处置。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指导各地教育部门进一步完善招生入学管理办法,建立招生范围、招生计划和招生结果公示制度,完善招生入学监督工作机制,建立违规问题曝光机制和通报制度,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健全违规招生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主动公布招生咨询方式、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畅通举报和申诉受理渠道,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十项严禁”纪律要求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六项规定的通知》要求,做到令行禁止,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官网、官微等多种形式,按规定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布招生入学相关工作信息,充分、深入、细致解读当地入学政策,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确保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全省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将会把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和学籍管理情况纳入责任督学日常督导范围,适时对辖区内招生入学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导,及时纠正和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违纪招生行为,重点整治“小升初”招生乱象。

 

06

“全面二孩”满三年, “二孩”入园难怎么办? 

背景:今年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满三年,最早一批“二孩”达到入园年龄,受“二孩”政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人民群众对幼儿园学位需求不断增长。省教育厅如何解决“二孩”们的入园问题?

2019年起,“二孩”们达到入园年龄。省教育厅根据全省常住适龄儿童增长、教育部门学位需求预测、叠加“二孩政策”和城镇化人口流动趋势影响等进行分析,预计2019年全省学前教育新增学位需求为18万-24万之间,在园幼儿预计达到467.11万至473.11万。学前儿童学位需求增长主要集中在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和汕头市、梅州市、韶关市、惠州市、肇庆市、清远市、揭阳市的城区,以及其他大部分区县的城镇地区。


为积极适应学前教育学位需求增长,2017年11月,我省印发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粤府办〔2017〕67号),指导全省各地通过如下举措保障学前教育学位供给:一是科学测算学位需求,编制2018—2022年幼儿园建设专项规划。二是落实教育用地,加快园舍建设,对列入年度建设计划的幼儿园建设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三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幼儿园办学水平。目前,全省各地已经编制完成幼儿园建设专项规划,积极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方式,持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为迎接二孩首批入园潮,精准摸查秋季学期二孩学位需求,督促指导各地适应常住适龄儿童增长趋势缩小学前教育学位缺口,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印发了《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建立学前教育学位需求预警机制切实保障学位供给的通知》(粤府教督函〔2019〕8号),建立学前教育学位需求预警机制,从2019年3月开始,对各地学前教育学位需求情况进行月报,指导学位需求地区补足学位缺口,切实保障学位供给。

 

07

“二孩”政策引“教师荒”,教学需要如何保障?

背景:随着“二孩”政策全面实施,一方面学龄儿童快速增加、学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又迎来育龄女教师集中生育、休产假高峰,省教育厅如何有效保障教师数量和质量能满足教育教学实际需要?

从整体上看,目前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数量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全省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生师比(即学生数与教师数的比值),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教职员编制配备的标准要求。2013年以来,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总量增长了近20%,到2018年底总量达到130.8万人,特别是幼儿园、高中的生师比下降非常明显。同时,一些地区存在的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主要是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不足),近年来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


针对现在一些地方出现的育龄女教师集中生育、休产假带来的教师紧张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应对:


一是优化编制管理制度,积极协调编制部门根据学生变化、按照编制标准及时动态核编;


二是拓宽教师补充渠道,实施 “上岗退费”政策,补充优秀人才到我省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从教;


三是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组织开展粤东西北中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工作,精准补充紧缺学科教师。


四是加强教师统筹管理,推进落实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进教师从“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有效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满足各学校的教师需求;


五是建立临聘教师制度,在编制总额的5%以内,由教育部门统筹聘请临聘教师,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08

检查评比进校园能不能再少一点?

背景: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杜绝检查考核总量和频次,日常调研指导工作不能随意冠以检查等名义。省教育厅如何为学校、教师减负,检查评比进校园能不能再少一点?

一是统筹省级督查检查考核,保留一项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及创强争先考核验收工作,为基层减负。


为落实“基层减负”的要求,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规范全省性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管理措施>的通知》,进一步精简规范省级督查检查考核项目,经清理,我厅有18项考核工作,目前,我厅仅保留1项考核项目(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及“创强争先”考核验收)、1项检查项目(高等学校育人工作规范性检查),大幅减少省级考核工作。我厅还充分利用“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数据共享运用能力,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提高政务服务能力,改进方式方法,切实减轻基层压力。


二是全面落实国家下放、取消或调整的教育类行政权力事项,为基层减负。


国家下放、取消或调整的教育类行政权力事项,我省已全部落实到位,不再进行审批或要求提供相关材料;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2017年以来,向强市放权,向自贸区放权,委托实施2个行政权力事项, 取消4个审批事项;针对群众办事堵点问题,不断优化服务,取消中小学转学、休学等6项证明材料,通过粤省事小程序提供2项省内的学籍信息查询等;按照201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大力压减行政权力事项,压减幅度超过三分之二。


三是创新学习类APP监管方式,为基层减负。


2018年12月2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学习类APP提出一系列严格管理要求。《通知》指出,各地要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双审查”责任制,学校首先要把好选用关,严格审查APP的内容及链接、应用功能等,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查同意。


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有各级各类学校(园)3.4万所,仅义务教育学校就接近1.4万所。学习类APP数量多、范围广、审查任务重,且APP跨地域特征明显,各学校使用的APP可能是同一个APP,鉴于此,我厅拟联合省直有关单位,出台《广东省面向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管理暂行办法》,由省级层面组织力量统一审查、通过后全省通用,不再需要市、县、学校逐级审查,大大减轻了市、县、学校和企业负担。

 

09

推动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成效几何?

背景:2018年,对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肇庆6个地级市及所辖35个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开展试点评价,推动市县级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加大工作统筹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切实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省教育厅在推动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2018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对全国各省(区、市)人民政府2017年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近日,我们收到国家的评价反馈意见,我省2017年履行教育职责情况总体评价为“优秀”。从评价结果来看,我省在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强教育保障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在注重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对高职教育的省级统筹力度较强,严格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效果明显。在统筹推进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我省高度重视对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去年,省政府制定了《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办法》。我们组织对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肇庆6个地级市及所辖35个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开展试点评价,推动市县级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加大工作统筹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切实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统筹,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合力。二是重视规划引领,要求各地编制中小学校、幼儿园学位供给规划和学校基本建设专项规划,建立学位需求预警机制。三是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加大新建改扩建项目建设,优先保障教育用地,推进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建学校工作,不断增加学位供给。四是持续加大教育财政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强师工程”,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六是推动规范化幼儿园建设,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七是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八是深化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的高中教育新模式。九是推进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阶段延伸。


今年,我们已经印发《市县级人民政府2018年度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实施细则》,在全省开展对各地级市、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推动各级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主责,瞄准短板,加强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0

 要山区教师安心从教,待遇咋保障?

背景:广东如何切实保障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待遇,让老师们能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精心从教?

保障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待遇,让老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精心从教,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予以保障:


一是实施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并逐年提升补助标准。从2013年人均每月500元提高到现在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在实施中突出差别化分类分档补助,在越边远、越艰苦的学校,服务年限越长的教师,生活补助的档次越高。截至目前,省财政已投入专项补助资金约142亿元,其中2019年投入24.56亿元,全省约有33万乡村教师享受生活补助。


二是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政策,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约9亿元,补助支持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落实政策,截至目前,省财政已安排奖补资金约94亿元,有效保障了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相当,县域内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城镇教师平均工资水平相当。


三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深入实施“强师工程”,加强乡村教师专项培训,提高乡村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四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


通过以上举措,乡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得到明显改善,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显著增强,部分地区出现了城镇学校教师主动要求到乡村学校任教的现象。

 

11

严查“私塾”,广东究竟多少人“在家上学”?

背景:教育部发文指出,近年来,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擅自招收适龄儿童、少年,以“国学”“女德”教育等名义开展全日制教育、培训,替代义务教育的学校教育,极个别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送子女去培训机构或在家学习,无正当理由未按法律规定保障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导致相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不能依法实现。广东省教育厅是否组织过全面排查,广东究竟有多少适龄学生没有进入义务教育学校就读?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近年来,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擅自招收适龄儿童、少年,以“国学”“女德”“私塾”教育等名义开展全日制教育、培训,替代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极个别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送子女去培训机构或在家学习,无正当理由未按法律规定保障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导致相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不能依法实现,妨碍了国家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严重影响了适龄儿童、少年成长发展,危害国家和民族未来利益。


为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018年12月,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疑似失学儿童摸排核查及劝返复学工作。经各地核查,全省共摸排出在家上学(含私塾、国学等)学生298人,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惠州、茂名、汕尾等市。目前各地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劝返复学。今年4月,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有关工作部署,在全省部署开展了妨碍义务教育实施排查整治工作,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今年6月底前对辖区内机构或个人违法违规导致适龄儿童、少年未接受义务教育的行为,尤其对以“国学”“女德”教育等名义开展全日制教育、培训,替代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行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学、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个人组织的刷题班、辅导班等不到校正常上课行为;对不严格履行休学手续,无正当病假、事假证明长期请假等问题,以及以其他方式组织学习替代接受义务教育的行为,要联合相关部门坚决予以纠正,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依规严厉查处问责,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省教育厅将根据各地排查整治情况和群众提供的线索,随时组织开展抽查督导。



来源 | 广东省教育厅


 治理“高考移民”,维护高考公平!

“高考移民”举报邮箱公布

 省招生办印发关于落实治理“高考移民”工作要求的通知

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发布紧急通知!对“高考移民”治理提要求

欢迎各地各校与我们分享好政策、好经验、好成绩,欢迎读者朋友与我们交流新鲜事,传递正能量,我们在投稿邮箱gdjywx@gdedu.gov.cn 约定您!

“广东教育”

广东省教育厅

政务新媒体

长按二维码关注

权威发布

沟通桥梁

服务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